一部院线片杀疯了!
港版预告中明确标注"青少年及儿童不宜"。
没错,尺度极大,很可能是国产片的天花板。
在这部犯罪片中,很多案件改编自香港本土现实惨案:屠夫案、魔警案、烹尸案。
简单说明。
雨夜屠夫案。
上世纪 80 年代,有出租车司机残忍杀死、侵犯多名女性,且都选择在雨夜施害,案件故而得名。
魔警案。
2006 年 3 月 17 日凌晨,两位警察巡逻时,被一神秘、古怪男子射杀。后经调查发现,凶手原来是警察。
烹尸案。
1988 年,某女性被逮捕,对杀害丈夫的罪行坦白招供。
事件起因,丈夫出轨,她久久规劝其回头,未果,痛下杀手,烹尸、肢解丢弃。
这部新片对以上案件做了新的演绎与延伸。
效果嘛,窥一斑可见全豹。
我时隔数月第一次走进电影院,就看到了这样的影片。
要说观感,就是激爽过瘾!
喜欢奇情故事的、喜欢刑侦推理的、喜欢反转的、喜欢大场面的,一定一定不要错过它——
影片的几张海报都非常诱人,甚至有了些香港八卦杂志的风采。
黄暴元素不缺。
人物肖像被撕碎、重组,尤其是刘青云的表情,似笑非笑、善恶难辨。
还有宣传标语,更是直接有效的四个大字,一字一个惊叹号——
硬!爽!邪!暴!
但这些元素绝非噱头,它们与影片癫狂、爆裂、分裂的内在气质简直相得益彰。
《神探大战》的最大看点是一个名字:韦家辉。
他有"香港编剧之神"的美誉。
电视剧作品有《大时代》《义不容情》;电影作品有《神探》《一个字头的诞生》《和平饭店》。
故事一开始就有韦家辉的鲜明烙印:不走寻常路。
屠夫案、魔警案、烹尸案只是个引子,而且它们都是冤案、错案。
警方失察。
而那些冤死者的后代,为了复仇集结在一起,向警方发起了挑衅,并要找出定案的恶警,除之而后快。
个体的刀刃插向体制,这立意听起来很像《拆弹专家 2》,或者《怒火 · 重案》?
不过,《神探大战》立项更早,"反派"的戾气更重,手段更加残忍。
一系列案件随之而来。
烧尸案、飞尸案。
不仅仅是私刑执法那么简单,这个团队还很有组织性、计划性。
每作案一次,他们都要留下案件号码,恰好对应着警方的案宗。
而且,他们还会给出提示,挑明下一次的目标。
也就是"预告杀人"。
非常有意思的是,他们自称"神探",也会在杀人现场写下这两个字。
用意很清楚了,嘲讽警方的办事不力。
那么,警方的神探是谁?
一是重案组的神探夫妇:陈仪(蔡卓妍 饰)和方礼信(林峯 饰)。
他们是警界荣光,非常精干,警觉性极强,破案无数。
其二,是被踢出警队的"颠佬神探"李俊(刘青云 饰)。
他有超强的刑侦能力,做到了 O 记(严重罪案调查科)的总警督之位。
可因为妻子的死去,他性情大变,还看到了狰狞的怪物,并疯狂射杀。
一众同事惊诧不已,因为,李俊在朝空气暴怒开枪。
在平常人眼中,他是人格分裂患者,常被幻听、幻觉干扰。
但李俊,一直自称能看见凶手,可以跟他们交流。
这个天才与疯子共存的人物形象,是《神探》(2007)的一次进化。
说起来也巧。
《神探》正是根据魔警案改编而成。
片中,陈桂彬(刘青云 饰)有一种奇异的超能力,他能看到人内心里的"鬼"。
最可怕的人是警察高志伟(林家栋 饰),他共有七重人格。
在不同场景下,会有主人格操控行事。
这是韦家辉对人格分裂极有创意的视觉化呈现。
陈桂彬破案不拘一格。
他使用沉浸式的方法,代入凶手与受害者的视角。
具体到操作,会持刀捅肉,或者将自己装进皮箱从楼梯滚下。
这一点,《神探大战》也有彩蛋式的自我致敬。
《神探大战》升级之处是,韦家辉将"超能办案"与"人格分裂"的属性都放在了李俊身上。
也因此。
这个神探形象变得更加复杂,成了神魔共生般的存在。
他分裂与无助的状态,也有着很强的指涉意味。
跳啊跳啊 我会死的
李俊沉迷于探案,但情商极低。
瞧不起上司。
更看不上同僚。(虽然他早已不是警察)
神探在查案 废柴走开
甚至,即便女儿犯事,他也丝毫不会心慈手软。
李俊的"颠佬"之处是,这个人物始终处于分裂之中,明察秋毫又无所适从。
他一直在疯子与神探之间寻找着身份认同。
我不是疯子 我是神探
即便他只能住在大桥下,过着流离失所的日子,依旧在柱墙上、纸板上一笔笔写下案件信息,希望以一己之力侦破桩桩奇案。
而在剧情上,影片的核心情节就是依据"神探大战"这四个字严格展开。
最开始,李俊与陈仪携手。
李俊通过惊人的梳理能力,狠狠咬着"神探团体"不放。
在整个过程中,穿插着不断升级的动作场面。
旅游大巴内的贴身肉搏。
翻车。
庙街追逐,警匪对垒。
这场戏,因为涉及人数众多,场面调度起来难度很大。
随着情节推进,场面越来越刺激、宏大。
枪战、爆破不断加码。
但,韦家辉怎么可能满足于此。
影片真正的大战,在神探之间。
一个很诡异的现象。
几乎神探团体每一次作案,李俊都能在第一时间到场,效率远远高于警队。
而从他每次探案的方式看,无不疯癫、暴躁。
甚至,就连精神状态都有问题。
他的作风没被认可,被驱逐出去。
所以,陈仪与方礼信都有理由怀疑。
李俊就是这帮神探的头目。
他自导自演了这出戏,正是为了向警队夯实自己神探的名头,一雪前耻。
到了这一层。
李俊与《拆弹专家 2》的潘成凤、《怒火 · 重案》的邱刚敖类似。
派爷不想剧透,但可以说的是:没那么简单,还有很多反转。
分享一个镜头。
在片中,有人穿着李俊标志性的黄色雨衣,杀人如麻,不管是神探团队的人还是警察,统统没有放过。
随后,神探大战推向了心理战的层面。
什么样的人,才能被称作神探?
或者说,真的存在所谓神探吗?
《神探大战》中有一句重要台词。
神探大战,转化成了神魔之战。
影片的题旨没有局限在邪不压正。
神探与疯魔本就是一体两面,其间的距离仅有一线之隔,在极端环境下,正与邪可以相互转化。
在《神探大战》中,韦家辉还加入了类似《大只佬》里关于"我执"的讨论。
李俊的执念在于,要证明自己是神探,而且自己永远不会出错。
在结尾,他破除了对神探的迷信。
当然,《神探大战》并非没有缺点。
具体来说就是。
情节高度压缩,节奏快到飞起,根本不给观众任何喘息时间。
片中的枪战也严重脱离现实逻辑,比如,长时间、高强度、大范围的扫射,人物竟可以毫发无伤。
一个孕妇,刚生下孩子就能健步如飞,甚至还能游过一条河,做到精确狙击。
这是香港电影一贯的特色,"尽皆过火,尽是癫狂"。
如果你是港片迷,以上都不是问题。
如果你厌倦了现在一板一眼、平实到无趣的商业大片,也不妨去尝试一下。
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在我看来。
《神探大战》是一部港片回魂之作。
它有不足,但其瑕疵绝对掩盖不了内在的锋芒与光辉。
在当下,还能看到如此具有香港电影黄金年代气质的作品,实为影迷之幸。